索引号 | 53040020251624959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9-24 |
从玉烟“大品牌战略”看中药材龙头崛起之路
破题“小散弱” 锻造“新引擎”
—— 从玉烟“大品牌战略”看中药材龙头崛起之路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有力推动《玉溪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落地见效,本报聚焦玉溪特色优势,审视“玉烟之路”的成功范式,汲取其“聚焦主业、做强品牌、创新驱动、链式发展”的宝贵经验,策划推出玉溪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探索如何以“玉烟经验”为钥,开启玉溪中药材产业破局升级之门,以期为我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今日推出首篇报道——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雯霖
从“第一车间”建到田间地头,到成就国内配套门类最齐全的产业聚集地之一,再到建设中国一流卷烟制造基地。玉溪立足培育壮大烟草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构建高品质原料供应链,驱动卷烟配套企业创新发展,造就出享誉中外市场的名牌产品,书写了玉烟崛起的传奇。
这条“玉烟之路”,不仅是一段产业崛起的历程,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它所绽放的“玉烟之光”,为玉溪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树立了清晰而坚定的航标。如今,玉溪正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将其转化为破解“小散弱”困局、推动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一把“钥匙”。
发展中药材产业玉溪优势何在?
玉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成就了“云烟之乡”的美誉,同样也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玉溪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技术,较为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医药制造企业,以及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玉溪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玉溪市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马文彬说。
据玉溪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工作专班负责人卢超介绍,全市有植物药1219种、动物药325种、菌类药物22种,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植物药82种。截至目前,全市选育18个药用植物新品种,培育出芦荟、滇重楼、滇黄精、露水草、天麻五大核心品种。
导入建设中国烟草最优“第一车间”烟草产业发展理念,玉溪正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截至今年6月,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建成1037个种植基地,其中市级基地33个,认定面积1.96万亩,云南信南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滇重楼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全市主要种植25个品类的中药材,续断、露水草、芦荟种植面积近万亩,滇黄精、滇重楼、龙胆草种植面积超5000亩;形成三个较大的中药材种植县,其中新平县种植面积3.47万亩、峨山县种植面积2.29万亩、元江县种植面积2.08万亩。
植入“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烟草产业发展经验,玉溪正加快培育药品制造和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消费品工业科科长李沅应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中药民族药和食药同源生产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11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企业9户。
疫苗领跑、中药突破、天然产品支撑——这样的格局已经形成。玉溪市科学技术局调研员张文海介绍,目前,玉溪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的“一核多组团”产业集群,建立了集种植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打造了生物技术药、中药民族药、天然健康品三大核心板块。
玉溪立足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赛灵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古骨伤愈合剂单品年销售额近7亿元;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血塞通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四成;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亚洲最大的库拉索芦荟高级工业原料生产加工基地;云南林缘香料有限公司冰片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红云制药(玉溪)有限公司推进智慧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建设……为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政策层面,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把云南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世界一流现代产业的决策部署,制定《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玉溪市建立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组建工作专班,锁定建设滇中重要中药材绿色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集聚区目标,为全市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立足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基于产业发展政策加持、生物医药产业龙头支撑、种质资源保障和种植基地承载,玉溪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
做强中药材产业还要突破哪些瓶颈?
找准优势后,玉溪中药材产业发展瓶颈在哪?众多业内人士最有发言权。
玉溪市江川区巽帆农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开志、云南信南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明凤两位从业者均表示,需要进一步破解中高海拔中药材种植适宜区基地建设用地瓶颈,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撑和技术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升级生产配套设施,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推动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云南大天冬种植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伊丽娜认为,在中药材种植相对集中区域,急需统一规划建设加工示范园区,引导种植企业整合资源,共建产地粗加工生产线,促进加工产能高效运营,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业发展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对标《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工作重点,记者发现玉溪在中药材产业的种植端、加工制造端、市场交易端、综合服务端等都有短板需要补齐。
从种植端来看,由于土地资源限制,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比重较小。中药材种植品种与药品生产企业原料需求不对应,品种种植分散并且规模较小。中药材生产科研投入不足,导致技术储备和推广应用不足。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和良种选育滞后,制约了道地优势品种培育。良种良苗和产品品牌认证滞后,制约了良种繁育推广。GAP基地建设滞后,制约了高品质中药材供应基地发展。
从加工制造端来看,全市建成23户产地初加工和趁鲜加工企业,但企业技术规范和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建设滞后,初加工和趁鲜加工能力不足。全市涉及中药材药品生产的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仅7户,产业体量总体较小,大品种培育不足,芦荟、冰片等产品以原料为主,产业链延伸不足。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不足,致使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能力较弱。
从市场交易端来看,目前全市拥有29户限额以上医药流通企业,但尚未建成规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制约了原料生产与企业加工协同发展;中药材产业与康养旅居融合发展不足,制约了其发展空间的拓展。玉溪虽然培育出“万绿”“维和”“赛灵”等知名企业品牌,但道地药材品牌培育依然滞后,制约了中药材市场拓展。
从综合服务端来看,玉溪实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加大中药材产业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加快构建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体系、中药材规范标准体系、优质中药材优先使用体系、中药材产业金融支持体系。打造中药材产业发展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加大市场主体和科研机构引进力度。
显然,玉溪中药材产业虽然基本构建起了集制造业、商贸流通、种植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但总体而言依然呈现“小散弱”的发展态势。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打通包括科研、种植、加工、流通在内的纵向产业链条,着力构建集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优先使用、金融支撑于一体的横向联合体系。
锻造产业新格局向“玉烟”学习什么?
玉溪烟草产业的崛起,是优质原料与优势企业相互成就的结果。优质原料为烟草制品企业实施“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建设中国一流卷烟制造基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产业龙头企业为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智慧化、品牌化的烟草种植基地,打造中国烟草最优“第一车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沿着玉溪塑造烟草产业辉煌的前行步伐,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维,打造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构建原料供应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才能破解玉溪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小散弱’瓶颈,实现从‘散兵游勇’式发展到‘集团作战’式突进。”张文海认为。
这样的发展理念,在玉溪众多中药材企业中已有迹可循,成为有益借鉴。
专注为古老而神奇的芦荟注入现代科技基因,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跻身行业之首。公司副总经理方晓东介绍,通过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构建“公司+农户”“公司+大户”和公司自建基地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起包括种植规划、种植标准、种植规程、收购标准在内的支撑体系。该公司推动1200亩种植基地通过中国、美国、欧盟有机认定,打造产品品牌,建成企业种植基地6000余亩,带动农户发展芦荟种植1000余亩,让元江县成为全国知名的“芦荟之乡”。
作为新平县建兴乡马鹿社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村项目实施主体,云南大天冬种植有限公司通过聚集各级政府政策支撑资源、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资源、企业产业化发展资源,构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和“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建成企业种植育苗示范基地150亩,带动农户建成推广示范基地2700亩,有力推动了建兴乡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玉溪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首开我市国有投资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先河。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春武介绍,公司通过搭建中药材产业发展平台,集合药品制造企业原料需求、中药材种植企业生产资源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国有投资公司+种植主体+科研机构+药品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市推广种植绞股蓝230亩,计划3年内发展到万亩种植规模。
建成全市首个工厂化中药材组培苗生产基地的新平县鱻壤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鑫介绍,基于核心技术支撑,企业大幅压缩了种植培育和种植生长周期,通过与村办企业合作,计划5年内在新平县建兴乡建成500亩云南独蒜兰示范种植基地,带动农户种植超过1000亩云南独蒜兰。通过加强与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构建云南独蒜兰种苗培育、生产管理、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打造全国最大的云南独蒜兰种苗培育和种植基地。
透过玉溪中药材产业发展实践可以看到,坚持全产业链内培外引,做强做大市场主体;坚持中药材种植与药品生产需求有机对接,发展订单生产;坚持增加优质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塑造产品品牌,培育壮大药品制造龙头企业;坚持优化种植布局,加强示范引领,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培育省级、市级中药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才能为玉溪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透过众多鲜活的实践,如何找准玉溪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答案已清晰起来——
通过着力培育药品制造龙头企业,为建设原料集中、要素集聚、服务完善、技术先进、链条齐备的中药材现代化精深加工示范园区提供支撑;为推动包括药膳、中药茶饮、中药调料在内的食药同源产品开发提供支撑;为打造中药民族药和食药同源知名品牌与大品种,不断提升玉溪产品市场占有率提供支撑。
通过着力培育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为推动中药材产业优化布局,构建优质中药材品种生产体系提供支撑;为建设种质资源圃,推进良种选育、种苗培育、扩繁推广,实现优良种苗工厂化生产,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提供支撑;为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提档升级,加快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推动中药材绿色低碳生态种植,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能力提供支撑。
通过整合种植端、生产端、流通端龙头资源,为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组建产业行业协会,编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实现“一方水土种一方药”提供支撑;为推动建立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和商品规格等级,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提供支撑;为布局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扩展国内外市场,实现原料种植和产品加工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为健全中药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构建质量安全溯源、产业信息、规范标准体系,推动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记者手记
在玉溪产业发展进程中,探究如何学习借鉴烟草产业发展经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记者通过深入采访,聆听从烟草辉煌到中药材崛起的共鸣,寻找玉溪中药材产业发展节奏。
触摸玉溪中药材产业脉动,记者看到“小散弱”的局面有待突破,种植与加工之间的“鸿沟”有待跨越,市场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这是瓶颈,也是发展的空间。
走访中药材种植和药品制造企业,看到的是,只有立足制造引领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产业龙头企业,构建从研发到种植、从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生态,才能让农户有依靠、企业有根基、产业有韧性。看到的是,把“第一车间”建到田间地头,是产业发展哲学的具体体现——真正的竞争力,源于最基础的环节。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唯有从种质资源、基地建设等底层做起,才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随着各级政策措施落地,玉溪中药材产业将迎来一场深刻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政府、企业、社会的多方合力,成功创造了烟草奇迹的玉溪,同样能在中药材产业发展进程中锻造玉溪格局、创造玉溪经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