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25206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9-25 |
元江:农业提质 旅游焕新 生态永续的热区答卷
农业提质 旅游焕新 生态永续的热区答卷
——元江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纪实
暖意融融的元江深受房车游客青睐。
果农打包晚熟芒果。
普亚云在为澳洲红龙释迦果修枝。
“蝴蝶世界”项目施工现场。
核心阅读:近年来,元江县锚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的目标,积极打造全省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示范样板。农业上,凭借独特气候实现水果、水稻错峰种植,建成1844个现代农业基地,引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文旅方面,打造“冬日恋曲·元江等你”旅居IP,推出多元旅游产品,2024年接待游客486.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53.55亿元;生态上,通过土地整治、节水改革、种质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实现资源可持续增值。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乾恒 文/图
元江县有着常年无冬、终年无霜的干热河谷气候。近年来,该县锚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目标,在农业产业升级、旅游业态创新、资源保护性开发等领域深耕细作,让12.98万公顷干热河谷土地既葆有生态底色,又释放经济活力,交出一份“热区特色”发展答卷,成为云南省首批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试点县。
从错峰种植到全链增值
热区特产闯出增收路
九月,元江红河谷两岸暖意融融。甘庄街道的芒果园里,凯特、白鹰嘴、桂七、吉露等晚熟品种芒果挂满枝头,果农穿梭林间采摘,装满芒果的筐子整齐码放,等待收购商装车,这是甘庄街道1.5万亩晚熟芒果错峰上市的丰收图景。
“现在采摘的凯特芒果都是提前预订的,除了卖给收购商外,还供应到收费站售卖点。9月市面上芒果少,我们的芒果能卖上好价钱。”果农白万友的话,道出了晚熟芒果的核心优势:依托干热河谷独特气候,将采收期延长至9月,精准填补市场空窗期,既规避了集中上市的价格风险,又让“元江芒果”的品牌热度从夏季延续至中秋。
在元江县农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释迦果种植基地,总经理普亚云手持园艺工具,为实验栽种的澳洲红龙、泰国大目等释迦果新品种精心修枝、精准施肥。“元江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非常适宜释迦果生长,元江也是国内释迦果种植的核心优势区。”普亚云指着连片的果园介绍,海拔1200米以下的区域全年无霜冻,能为释迦果提供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不仅使果实外形饱满周正,还能延长货期。“我们的释迦果因甜度高、品相好,以及耐储存的特性,在外地市场很受欢迎,是收购商和消费者青睐的高档水果。”
甘庄街道晚熟芒果的“错峰底气”、农润公司释迦果生长的“天然温床”,是元江县干热河谷农业发展的缩影。作为全国少有的干热河谷气候区,元江县年平均气温24.1℃、日照超2300小时,常年无冬、终年无霜,这种“天然温室”条件,不仅支撑起早晚熟水果的差异化种植,更成为全县农业突破“季节限制”“同质化竞争”的核心密码,推动干热河谷农业形成“规模化布局、差异化竞争、全链条增收”的发展格局。
在元江,“错峰”不是个例,而是贯穿农业种植的核心思路,这背后是对干热河谷光热资源的精准利用。元江县水果种植面积达47万亩,总产量突破60万吨,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其中,早熟芒果5至7月上市,填补海南、广西芒果退市后的市场空档;而甘庄种植的晚熟品种,则在8至9月接过“接力棒”,与四川攀枝花、云南华坪的芒果形成时间差,让“元江芒果”全年有市、四季有鲜。不仅如此,元江还依托气候优势,让水稻种植也实现“错峰”,甘庄街道的1.2万亩水稻每年4月播种、8月收割,较省内其他地区提前约1个月,为后续轮作作物腾出了时间。
“元江县以现代农业基地为核心抓手,累计建成水果、花卉、粮烟蔗等基地1844个,总面积达14.4万亩。建成‘三南片区’高标准糖料甘蔗示范基地、玉溪市首个220亩滇重楼GAP示范基地等特色项目,推动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元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刚介绍,“元江芒果、元江甜橙、元江火龙果”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让“元江水果”成为品质代名词。
同时,元江县还引育11家市级以上农业加工龙头企业破解“卖原料”难题,乳业、速冻果蔬项目成效显著。借助“政校企”合作建科研平台、引种质资源,推行“631”“721”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万人次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产业与民生双赢。
以暖冬旅居为核心
多元业态激发热区文旅活力
“冬天在元江,既能泡温泉、吃水果,又能住傣族民宿,比在北方舒服多了。”来自黑龙江的“候鸟老人”王琼芬已经连续两年选择在元江过冬。依托干热河谷气候的暖冬优势,元江县深度融入“旅居云南”品牌建设,打造“冬日恋曲·元江等你”旅居IP,构建“社区+温泉+乡村+医养”四位一体文旅业态,推动旅游从“季节性爆发”向“全年可持续”转型。
据元江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谢冬梅介绍,2024年,元江接待游客486.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53.55亿元,同比增长35%。高峰期在元江旅居人数达3.5万人。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累计住宿登记40.2万人次,接待旅居人员7万人次。近三年,县外人员在元江购房1411套,旅居产业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为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元江整合闲置资产,打造10个重点康养旅居点:四季锦府引入6家企业盘活581套房源,配套超市、健身房、食堂等设施,年接待旅居者超3000人次;红河谷热海推出“适老化客房+营养膳食+八段锦课程”套餐,年接待量从5000人次增至2万人次,营业收入从1000万元跃升至4000万元;傣乡巾帼康养院通过“公建民营”模式,提供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填补医养旅居空白。
元江县梳理者嘎、那路等16个特色村落,盘活闲置农房200余间,精心打造“文化民宿(引居)、实惠民宿(留居)、景区民宿(游居)”三类产品,并推出了“少数民族村寨+菠萝蜜庄园”精品旅游路线。同时,以“金芒果文化旅游节、茉莉花节”为名片,组织旅居者参与采摘体验、民族歌舞展演等活动,推动“过境游”向“深度游”转变。2024年,彩色膏林、者嘎村等乡村旅游点接待量同比增长25%,带动周边农家乐、农副产品销售增收超千万元。
元江县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打通了兴元路南延线等9条“断头路”,建设了31个“口袋公园”,并植入历史文化二维码导览。同时,开通了四季锦府至县城公交专线,配套了快递柜、外卖配送服务,并通过市场化方式打造“幸福菜地”,供旅居者体验农耕乐趣。
在重点项目方面,“蝴蝶世界”项目规划用地61.68公顷,分三期建设蝴蝶主场馆、儿童娱乐区、江滩景观等。目前,烈士陵园提升、儿童游乐广场建设已完工,未来这里将成为“科普+文旅”新地标。干热河谷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元气谷)项目规划面积60.43公顷,目前,种子博览体验馆、农耕文化培训楼等主体建筑已完工。
守好生态底线
让资源可持续增值
干热河谷曾因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制约发展,元江县以“全域统筹、系统治理”为理念,在土地、水资源、种质资源、生态修复四大领域探索“保护中开发、开发促保护”的路径,让每寸土地都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土地集约利用释放潜力。作为全省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元江县编制《澧江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谋划15个农用地整治、生态修复项目,计划投资3.41亿元;排查耕地后备资源18.68万亩,完成27个土地整治项目,入库耕地指标4253亩、水田指标2850亩、粮食产能405.08万公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已建成17.6万亩,占全县耕地的51%,2025年全力推进8100亩提质改造项目建设。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原则,引导适度规模种植,全县累计流转农村土地约10万亩,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水资源改革实现节水增收双赢。针对干热河谷蒸发量大、水资源紧的特点,元江建立“县属水管单位+县属国企+村现代农业服务公司+用水户”四级农业水价管理模式,投资1.8亿元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5亿元建设全域农业智慧水网,覆盖灌溉面积18.8万亩。改革后,年节约用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灌区水费收入从500万元提升至1500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服务费120万元,水果亩均增产10%,农户亩均增收1000元,真正破解“节水难、管水难、增收难”问题。
种质资源守护筑牢“热区基因库”。元江县已完成全域种质资源普查,建立了涵盖100余种野生动物、163种一般农作物、228种经济作物、224种花卉、170余种药材及2000余种野生植物的“资源库”台账。编制《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中国种业南繁拓展区发展规划(2025—2035年)》,围绕“一核两园三区多基地”发展结构,着力打造“国家种业南繁拓展区”。目前,已引进特色作物种质资源286份,建成国家级干热区作物种质资源库圃6个,收集种质资源314种1383份;投资1136万元的乳油木椰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项目批复实施,为热区产业提供基因保障。
生态修复擦亮绿色底色。元江县坚持“源头保护+过程修复”理念,完成了中央财政森林修复(抚育)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45.43平方公里,修复矿山生态134.28公顷。创新“石漠化治理+产业”模式,在1万亩石漠化土地上种植释迦果,既修复生态,又让农户每亩增收8000元,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当下的元江,正朝着打造全省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示范样板的目标大步迈进。下一步,元江将加速推进现代水产种业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以“一条鱼”的水产种业优势,扎根云南元江,辐射西南地区,布局东南亚市场。积极对接农夫山泉、千山千悦文旅集团等龙头企业,全力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同时,持续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增值红利。
在元江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的“元江样板”正快速成型,一幅生态永续、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壮美画卷,正沿着红河谷徐徐铺展。
相关阅读: